創新型態扶輪社務(多元化社員)

撰文:Sue@台北達仁社

如何引進「創新型態社務」達成多元化

以下是台北達仁社CP SUE在本年度(2021-22)3522地區「有活力扶輪工作研討會」的分享影片的逐字稿:

很高興透過視頻與大家分享,如何引進新的方式來進行社務,來讓社友的組成更加多元化。地區為什麼希望我來分享,如何在進行社務的時候引進新型態,來促進社友的多元化呢?

我想可能是因為我所創立的達仁社,和我們地區大部分的社相比較起來,確實具有一些特殊性。而這些特殊性,不論現在我們地區內大部分的社友願意接受與否,很明顯的,都已經是現在40歲以下族群的主流意識型態。

所以如果您的社,希望能夠吸引到一些年輕族群、女性社友,甚至文化背景上更加多元的社友來參加您的社,或許您可以考慮做一些改變,相信也就可以利用這些新型態、新想法,來為您的扶輪社引進新社友,使得社友的組成更加多元化。

首先,我想請問大家,是否真的希望能夠吸引一些年輕人,尤其是參加過扶青團、青少年交換計畫(RYE),或者是身為扶輪二代的優秀青年,來參加您的扶輪社呢?各位可曾思考過,這些很優質的潛在社友,為什麼不願意入社呢?原因其實我認為很簡單,就是時間與金錢!

講白了就是,年輕人不見得喜歡傳統的例會形式。傳統的例會形式包含了每次例會時用餐,以及單向溝通的演講。而傳統的例會通時是午餐或者是晚餐時間,這對於年輕的族群來說,尤其是已婚有小孩的女性來說,是非常不方便的!

再來有許多扶輪社非常講究傳統,對於扶輪資歷的重視以及尊重固然是好,但是太過於正式,或者是社內的氣氛不夠親切,或者是有太過明顯的尊卑長幼之分,也會是一個年輕人卻步的理由。

而在經濟門檻上,各位都知道,台北都會區的扶輪社友,在聯誼上的花費一向都不低,而對於固定在例會的時候用餐,以及社內一年舉辦好幾次的大型餐會,包括授證典禮、三節聯誼活動等等,都有可能使得年輕社友裹足不前。

所以,基於以上,對於年輕族群來說的時間、金錢所造成的入社障礙,我們能夠做些什麼,在社務上改變,來讓我們的社員組成更加多元或呢?

各位可能知道,達仁社是今年一月剛剛成立的新社。我們可能是台灣少數的,起碼在本地區是唯一的,也是第一個「多國籍、多地點、中英雙語」的扶輪社。我們有32位社友,分別住在五個不同的城市,三個不同的國家,同時我們所有的社友加總起來,總共可以講九種語言。

在我創社的期間,我從我們地區的社友,給予我的反映和回饋上,主要得到兩種反應:

1. 有一些人覺得太酷了,很棒,走在時代的尖端!

2. 同時也有一些人表示,這和我們地區的Tone調相差太大了,我找外國人來參加幹什麼?我找人不在台北的社友來參加做什麼呢?這樣的社有凝聚力可言嗎?

更有人明白表示,網路社是口袋深度有限的社友才參加的!

可是我們不要忘記,全世界的第一個所謂網路社,是位於美國的西雅圖網路扶輪社,而這個社到目前為止,創立已經有20年的歷史了。社友中不乏捐款記錄優良,甚至是鉅額捐款人(Major Donor),或者是冠名基金捐款人(Endowment Fund)的社友。

而台灣的第一個扶輪社,也就是台北扶輪社成立已經70年了,其實它就是一個多國籍的英語社。所以如果要講究所謂的傳統,我認為多元的文化背景才是我們扶輪人應該要追求的傳統,因為扶輪來到台灣的時候,就是一個文化多元的團體,而扶輪本來就是一個國際性的組織。

也許您的社不需要特別引進外籍社友,可是每個社可以嘗試尋找具備不同外語能力的社友,或者是有較多國際交流經驗的社友,我們可以告訴他們,扶輪社就是一個國際性的團體,他參加了扶輪社,不是為了每個星期來開會吃飯而已,而是這個社團需要借助他們的長才,來進行更加國際性的服務,讓這些具有良好語言能力,和豐富國際經驗的社友,有機會陪伴大家去進行更多的國際交流,借此吸引他們延攬他們入社,這對我們任何的社和整個地區,將來進行國際交流以及國際服務,都會有莫大幫助。

在社友的年齡層方面,相信目前比較多的社,是煩惱年齡層偏高的問題,而達仁社的社友平均年齡35歲,我們有65%的社友是40歲以下,我深深相信達仁社能夠吸引到年輕社友的參與,是因為我們開會的方式、收費的門檻、開會的時間、聯誼的型態,甚至是捐款的方式以及募款的方式,都符合年輕人的文化和喜好。

我們的社有台灣北中南各地的社友,也有海外的社友,所以我們的開會是利用ZOOM來進行,每個月有兩次例會,因此我們沒有例會場地費用,也沒有餐費,我們的年費是12000塊台幣。是的,你沒有聽錯,12000元台幣。甚至35歲以下的社友,我們有青年優惠是9500台幣一年。而這其中已經包括了Every Rotarian Every Year的美金100元的捐獻。

也許各位社友會驚訝於這麼便宜的社費,怎麼能夠支持社的運作呢?但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在比台灣收入高出許多的先進國家,尤其是美國、歐洲和日本,有許多的扶輪社他們的收費標準是比較趨近於達仁社的收費標準的。所以假如已開發國家的社友做得到,我們在台灣有什麼理由做不到呢?

在台北都會區的社,大部分聯誼費用都是偏高的。達仁不收取任何聯誼費用,我們所有的聚餐都是採取「使用者付費」的方式進行,也就是人不來,你不會有被沒收的餐費,也不用負擔別人的費用。

每個社的文化不一樣,在創社的這段期間,我最常被詢問的就是:你們都網路開會,也不一起吃飯,那怎麼培養感情呢?這個社一定是像一盤散沙一樣吧?可是我個人認為在餐會上培養的感情,並不見得會比網路上培養的感情來得濃厚,就好像我們每個人的臉書、LINE是不是早已成為社友培養感情,甚至是無法常見面的家人、朋友之間溝通的重要管道了呢?

尤其現在是疫情期間,全世界的人日常的生活方式,更是早已在過去的一年半的期間,被徹底顛覆了!網路開會現在其實已經是主流了,更證明了不是一定要吃吃喝喝才能培養感情。尤其扶輪社是一個服務性的團體,我們大家比其他的團體更有機會藉著服務,來培養深厚的友誼和革命情感。

現在因為是疫情,所以我們達仁社就跟大家一樣,沒有辦法做任何的聚會跟聚餐。但是我們透過網路照樣開例會。並且還在日前透過網路及手機APP,舉辦了社友卡拉OK歌唱大會,氣氛非常熱烈。所以,我反而要鼓勵所有平常只能接受實體開會的社友,你們可以試試看用電腦、用手機、用各種APP來開會,或者是進行一些有趣的聯誼活動。

接下來,我來說說吸引女性入社,以及例會的時間,達仁社有60%的社友是女性,而因為年齡層的關係,社友之中有好幾位是需要照顧年輕小朋友的媽媽,這是我們選擇將例會時間固定在晚上九點的原因。如果要年輕女性參加扶輪社,卻又將例會時間定在明明年輕女性無法參加的時間,那麼當然也就無法吸引到她們的參與了。

各位的社當然不需要一定要將例會時間定在晚上九點,但是每個社其實也可以在社友之間取得共識,來做一些彈性的調整,又或者其實現在扶輪國際早就已經不計出席率了。所以是否一定要用出席固定時間的例會方式計算出席率,來表示社友的參與度,也就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了。各位是否能夠採取一些變通的方式,來鼓勵社友參與及互動,也是一個大家可以討論的辦法。

而在募款方面,我觀察到地區絕大部分的社,是在社內發動捐款,所以沒有了實體例會也就沒有了紅箱收入,很多社長想必為此感到非常頭痛。達仁社的作法是使用電腦來排除這個障礙。首先,達仁社本來就沒有IOU(紅箱),年輕族群自己都可以使用電腦,所以達仁社百分之百的社友都會自己操作My Rotary,包括上網設定自動捐款。我們的目標是每年透過上網設定自動捐款,可以至少有五位社友獲得保羅哈里斯獎章(PHF)。

同時我們在創社的第一個月,就已經捐款參與海外的全球獎助金(GG)案。但是我們不是採取某一位社友捐一筆錢,就結束了的方式。而是我們在社內發動小額捐款,讓所有社友都有機會參與全球獎助金案。社友直接網銀轉帳就完成募款了,全球獎助金案不一定要是一定捐款額度以上的社友才有資格參與。只要你夠熱心,這種方式更可以讓大家都有參與感。

同時,我們為了籌措地區獎助金計畫,以及更長遠的全球獎助金計畫所需要的款項,我們結合社友的公司,以減塑環保為主軸做公益的行銷。同時我們也即將推出社友自家生產的水梨禮盒,每賣一盒水梨就會有一定的金額挹注到我們的社會服務基金。

相較於只是在社內發動個人捐款,來募集服務所需的資金,我們選擇發動所有的社友,對外以行銷的方式來募款,這樣更能夠得到年輕人的認同,同時也創造(社會)參與感。這也是大家可以在社內一起集思廣益發想努力的。

最後,再幫大家歸納整理一下,要引進新型態社務模式來吸引更多的社友參與並不是什麼高深的學問。只要大家願意在開會方式、開會時間、聯誼型態、募款方式、鼓勵捐款方式上願意做一些改變,相信一定可以吸引到屬性更加多元化的新社友,讓大家的社都更加充滿活力,以上分享謝謝大家!

編輯後記

與CP SUE在3522地區「有活力扶輪工作研討會」線上結緣,聽到她的分享,有如獲至寶的感覺!因為達仁社很多做法與我所想的不謀而合,很高興看到這些新型態的想法已經開始被落實了。也許這波疫情就是一個轉捩點,當疫情讓大家紛紛開始轉戰線上時,不僅為網路社的發展趨勢推波助瀾,或許線上線下並存的方式也將成為一個不可逆轉的新常態!

希望透過上面CP SUE的經驗分享,讓有興趣了解、學習「創新型態扶輪社務」的人可以向達仁社取經,以吸引更多年輕族群來走一條不一樣的扶輪道路。不管是正在考慮籌組新社的人,或打算想把老社轉型的人,都能從CP SUE的分享得到啟發!

期待有更多創新型態的扶輪社可以加入扶輪的大家庭,並加速帶動扶輪世代傳承的步伐。扶輪未來是屬於年輕人的世代,他們將以更多元、更國際的交流方式來展開跨地區的社際合作。拭目以待!

創新扶輪型態、轉動時代巨輪